在旅行性精神病患者中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“自因性”,是指既往患过精神分裂症、躁郁症、癔病精神病,在旅行过程中由于不良的应激因素而引起发病;一种是“心因性”,本人从来没有潜在精神疾病,但在较长时间的旅途环境中出现精神障碍而导致旅行性精神病,究其原因,与长途旅行、过度疲劳、过于拥挤、环境嘈杂、旅途中受阻、陷入生活困境等密切相关。
■连续72小时不睡眠,自控能力减退
研究表明,当一个人连续72小时不睡眠,就会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功能发生紊乱,自控能力减退,便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,出现幻觉恐怖等精神异常。尤其是在几天几夜的乘车坐船,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,车厢、船舱内人员拥挤,空气污浊,噪声刺耳,旅行中得不到充分的睡眠,又不能得到开水及食物的及时供应,势必引起干渴、饥饿和心情烦恼,如果再加上本人又有心情不愉快的事,比如失恋、离异、家庭不和、钱物被盗或工作不顺心、与人口角等,更易发生精神障碍,心理应激失衡,轻者产生头昏脑胀、心慌气短、厌食恶心、情绪波动等症状,重者出现焦虑抑郁,狂躁不安,幻视幻听,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,甚至情绪失控,突发旅行性精神病,极易造成自伤或伤人的不幸事件。
■交通旅游“以人为本”, 长途外出“调试心理”
防范旅行性精神病,可从两方面入手。
一、交通旅游部门注重“以人为本”,增加车船班次,解决人流拥挤状况,改善车船生活环境和服务设施,保持车厢、船舱内清洁卫生与空气流通,减轻噪音;提高服务质量,为旅客提供充足茶水及可口的饭菜,对年老体弱、妇幼及有慢性病的患者,要尽量给予关照,排忧解难,以满足旅客的需求;旅程中要安排好旅客的休息和睡眠,并注意开展有情趣的文娱活动,让旅客有愉快的心情,以消除疲劳;加强安全保卫工作,让旅客在乘车船时有放心感、安全感;车船应注意宣传有关旅行的卫生科普知识,让旅客懂得如何在旅行中进行自我保健;乘务员、列车员要有精神卫生与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,增强责任感,勤巡视,如发现有精神异常端倪的旅客时,应及时将其护送到车船的卫生室或安静的地方,进行耐心开导,并采取应有的监护措施,防止出事。对发生旅行性精神病的患者,应尽快与就近医院联系,送往治疗。
二、长途外出者尤其是农民工朋友们,在行前注意做好心理调整,充分休息,带些食品和饮料,以快乐的心情上路。首次出门者最好约伴同行,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现金。旅途中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睡眠;在列车中途停靠站时可下车走走,活动一下身体。途中要与人为善,互相帮助,可和身旁旅客谈天说地,精神愉悦地度过路程。
2010年2月5日
来源:北京青年报
客人提问: |